市場概況
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統計,歐盟勞動生產力和利用率大幅下降,從2010年的3.06%下降到2018年的0.73%。德國表示,德國單位勞動成本從2014年的(-)1.60%上升至2018年的2.40%
由於人們越來越擔心勞動生產力和利用率下降以及單位勞動成本增加,全球工業物聯網(IoT)市場一直以極高的速度成長,這提高了對工業製程自動化的需求。 物聯網在製造業和工業領域的應用增加預計將進一步推動市場成長。包括人工智慧、機器人、雲端技術等在內的各種技術進步都可以歸功於工業物聯網。該技術提供了增強的功能,可以直接控制工業和工廠中使用的機器和設備以及負責創建現代景觀的基礎設施。工業物聯網是工業 4.0 革命的關鍵要素,工業 4.0 革命專注於透過將雲端運算、人工智慧和物聯網與工業應用和流程整合來實現工業自動化。
預計工業物聯網市場在預測期內(即 2019 年至 2026 年)複合年增長率將維持在 9% 左右。此外,2018 年該市場的市值約為 2,800 億美元,預計到 2026 年底將達到 5,250 億美元。點擊下載樣本報告
2019-2026 年按地區劃分的成長亮點
全球工業物聯網 (IIoT) 市場按地區分為北美、拉丁美洲、歐洲、亞太地區以及中東和非洲。預計北美市場在預測期內將佔據最大份額。 2018年,該地區在全球工業物聯網市場中佔據約33%的領先份額。此外,預計到 2026 年,美國市場將佔據最高的市場收入。亞太地區的市場預計將以最高的速度成長,在預測期內複合年增長率約為 10.1%。這可以歸因於該地區政府為促進物聯網在各行業的使用而推出的有利措施。
該研究進一步納入了北美(美國、加拿大)、拉丁美洲(巴西、墨西哥、阿根廷、拉丁美洲其他地區)、歐洲(英國、德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匈牙利、比荷盧經濟聯盟[比利時、荷蘭、盧森堡]、北歐[挪威、丹麥、瑞典、芬蘭]、波蘭、俄羅斯、歐洲其他地區)、亞太地區(中國、印度、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印尼、台灣)香港、澳洲、紐西蘭、亞太其他地區)、中東和非洲(以色列、GCC [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巴林、科威特、卡達、阿曼]、北非、南非、中東和非洲其他地區)。
市場區隔概要
按組件
根據組件,工業物聯網市場分為解決方案、服務和平台,其中解決方案部分預計將佔據市場領先份額。 IIoT 解決方案提供商已為多個行業推出了各種新的資訊系統,預計將在未來幾年擴大該領域的市場規模。此外,為了提高營運效率並改善商業模式,系統和感測器的整合預計將增加工業物聯網解決方案在市場上的使用。預計平台細分市場在預測期內將以最高約 9.5% 的速度成長。
按最終用戶
根據最終用戶,市場分為製造、醫療保健、能源和電力、物流和運輸、石油和天然氣等。其中,由於製造業中物聯網的使用不斷增加,預計製造業將佔據市場領先份額。物聯網和網路物理系統越來越多地應用於工廠各種流程的操作並做出以數據為中心的自動化決策,這是市場製造領域的主要成長驅動因素。預計到 2026 年底,製造業領域的市場價值將達到 1,500 億美元。此外,製造業領域預計在預測期內將以最高速度成長。 2019年10月,博世宣布投資1.2億美元,在墨西哥塞拉亞開發智慧工廠,利用物聯網技術生產汽車零件。
市場驅動因素與挑戰
成長指標
工業物聯網市場的主要成長驅動因素是網際網路協定版本6(IPv6)的標準化。 IPv6 是最新的網際網路協定版本,它為網路上的電腦提供位置和識別系統,並引導網際網路上的流量。互聯網通訊的工作原理是為每個使用互聯網的設備分配自己的互聯網協定位址,然後可以透過該位址識別設備。私人和政府組織對 IPv6 技術的需求不斷增長,預計將導致工業物聯網市場的成長。此外,資訊科技、汽車、化學和電子、生產和製造等各行業越來越多地採用IPv6預計將成為另一個成長驅動因素。各國政府採取的各種戰略舉措,例如工業4.0平台(德國)、中國製造2025(中國)、印度製造(印度)等,再加上行業巨頭成立的眾多財團來解決對工業協作和自動化日益增長的需求,例如工業互聯網聯盟(IIC)、AllSeen聯盟、開放式互連聯盟(OIC)、物聯網世界論壇(由思科主辦)等,是定義工業互聯網日益普及的行動。
此外,世界各國政府為提高各產業採用物聯網所採取的措施越來越多,預計將進一步擴大市場規模。
障礙
工業物聯網市場面臨的主要成長障礙之一是該行業缺乏熟練工人。目前,具備所需技能的勞動力短缺。人工智慧和機器人領域的不斷發展對具有某些特定技能的員工提出了需求。缺乏熟練工人以及培訓他們所需的時間和資源增加是估計阻礙未來幾年市場成長的因素。除此之外,工業物聯網系統缺乏安全基礎設施可能會對組織的資料隱私造成重大損害,預計這也將成為市場成長的限制因素。
競爭格局
全球工業物聯網市場的一些富裕行業領導者包括通用電氣公司、英特爾公司、 IBM公司、西門子公司、思科、 羅克韋爾自動化、 ABB有限公司、微軟公司、霍尼韋爾國際公司。和華為。